来源:星空体育电竞 发布时间:2025-10-15 04:02:59
星空体育在线投注:
创新,是企业提升科技竞争力、突破发展瓶颈的核心支撑,更是传统矿山企业在新时代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、迈向高水平发展的“关键密钥”。
今年以来,阳泉五矿牢牢锚定新发展理念,以“重点项目技术攻坚+全员群众性创新”双轮驱动模式,在提升职工专业素质、优化安全生产流程、破解发展深层难题中持续深耕发力,让创新不仅成为破解生产瓶颈的“利器”,更成为驱动企业高水平发展的核心引擎。
作为阳泉五矿后半年生产衔接的“核心战场”,8313采煤工作面的产能释放必然的联系到全矿年度生产目标的兑现——该工作面走向长度达1342米、采长207米,是矿井实现产能提升的“关键板块”。初期,矿方计划沿用2017年引入的成套采煤设备,目前正在进行设施安装调试工作。
“按照原设备的设计参数,正常回采期间我们每天按5刀煤的标准组织生产,工作面可推进3米,每米煤炭产量约2000吨,日产能稳定在6000吨。但随着矿井整体生产规划的调整,以及市场对能源供应需求的提升,这样的产能水平已不足以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,一定要通过技术改造来挖掘设备潜力、突破产能上限。”阳泉五矿副总工程师、生产管理中心主任王金立在介绍改造背景时说。
设备性能是决定生产效能的“生命线”,技术改造则成为打破产能瓶颈的“必经之路”。为确保改造工作精准落地、高效推进,阳泉五矿果断决定对8313工作面成套设备做技术改造。行动之初,矿方精准制定《五矿ZF7000/17/32支架推移千斤改造方案》,并专程邀请中煤科工研究院工程师与设备生产厂商技术人员驻矿,共同开展技术论证,成功攻克采煤机、刮板输送机、液压支架配套协调的核心难题;同时,对施工期间的安全作业规程、技术保障措施等进行严格细化,为改造工作筑牢安全防线。
将采煤机滚筒截深从630mm增至800mm,液压支架推移油缸行程由700mm升级为900mm,同步更换支架进液、回液胶管为大流量液管,确保支架供液效率匹配产能提升需求;针对滚筒增大后采煤量增加的情况,通过升级工作溜、后溜及转载机的电机功率,完全解决煤炭拉运瓶颈——改造完成后,8313工作面真正的完成了“效能跃升”。
“改造后的采煤装备,每天割5刀煤可推进4米,产量可达到8000吨,增加产能2000吨/天,每月能增加产量5至6万吨。”阳泉五矿生产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军军算了一笔“经济账”。
“按每天5刀煤的回采计划推算,8313 工作面的整体采煤天数将从原来的426天缩短至336天,预计提前90天完成整个工作面的回采任务。”阳泉五矿采煤二队队长张宁和记者说,这不仅可减少生产期间机头、机尾的拉移次数,更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,大幅度的提高作业安全系数。
在阳泉五矿的创新版图中,技术改造带来的“大突破”只是其中一角,更深厚的创新活力正蕴藏在全员参与的“微创新”热潮里。“一线职工每天与设备、流程打交道,最清楚生产中的痛点、堵点在哪里,他们的一个小想法、一个小改良,往往能解决大问题——群众性创新就是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‘源头活水’。”阳泉五矿工会副主席、劳动竞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马路平表示,阳泉五矿深入推动的群众性“五小”创新竞赛,已成为员工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。
在2025年山西省“五小”创新大赛中,阳泉五矿凭借扎实的创新成果,被省总工会授予全省“五小”创新大赛“优胜单位”荣誉称号;其中,地测部职工张鑫研发的《一种矿山液压钻机钻杆监测装置》斩获一等奖,运输工区职工贾金梁的《一种矿用连接装置钢丝绳绳套制作工具的发明》、机运区机电队副队长宋工的《煤矿架空乘人装置机械式脱绳保护应用》、选煤厂职工赵军腾的《WDP 润滑脂泵在阳泉五矿选煤厂的应用》均获三等奖,彰显了五矿员工的创新实力。
为进一步挖掘员工的创新潜能,阳泉五矿还构建了“培训+实践”双轨并行的创新能力提升体系。通过“一周三培”“专业培训”“师带徒”等多元形式,强化员工的专业方面技术储备;深化“干部上讲台、培训到现场”机制,让技术干部走进车间、深入工作面,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创新思路与技术要点,避免培训“纸上谈兵”;同时,广泛组织岗位练兵、技术比武等活动,设置多个竞赛项目,让员工在比拼中提升技能、激发创新灵感,逐步形成“人人想创新、人人能创新、人人善创新”的良好氛围。
下一步,阳泉五矿将继续围绕“三个竞争力”,聚焦安全生产中的“卡脖子”技术问题,持续发扬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常态化开展技术革新与项目攻关,加快创新成果转化速度,让创新真正成为阳泉五矿高水平发展的不竭动力。